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1.团队基本概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由必赢626net入口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的17名专职教师为主体构成,主要承担全院各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着该专业方向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工作,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本教学团队依托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省级精品课程,以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理念,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明显的“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学特色和优势。
在团队带头人昃向博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潜心于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在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成型装备、建材装备等相关领域和行业中获得了优良的信誉,得到广泛学术与技术认可。
2.团队成员情况
经过多年一线教学与学科建设,围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5人,占30%,副教授及高工9人,占52%,讲师3人,占18%,团队成员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团队成员中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曾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济南市青年学术带头人、泉城学者、济南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奖、济南大学优秀教师、济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5位教授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是一支素质优良、学历层次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实践能力强、梯队特征明显、治学严谨、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
3.教学及教学改革成果
本教学团队负责必赢626net入口3个本科专业500余名学生的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自动化等10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近20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承担机械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教学团队发挥集体优势,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目前已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及奖励20余项,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和研究生创新成果指导教师奖7项,挑战杯及省级机电产品大赛奖和济南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承担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专项1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专项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团队带头人昃向博教授作为核心成员承担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地方大学工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和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已在团队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团队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全国、省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及专利累积20余项,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充分认可,所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作为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获得省级表彰。
4.学术研究
科研和教学相长是机械制造自动化团队长期坚持的策略。多年来,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其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特色,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显著的科研成绩。目前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市级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奖励和科研成果14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6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5.团队负责人情况
团队负责人昃向博教授,具有22年的高校教育教学经历,现任必赢626net入口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教学名师,泉城学者,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济南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理事,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负责人。
昃向博教授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本科教学工作,主讲本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和研究生《机械CAD/CAM/CAE》等课程,始终致力于团队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注重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和学术环境,治学严谨,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对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昃向博教授始终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使团队成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等科研、教学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名。